六、团队建设绩效目标与任务措施
【2019—2020年本学科总体绩效目标及任务措施】
(一)学科团队
1.完善梯队建设,稳固教师队伍。争取引进具有文化传播、影视艺术、新媒体技术等专业方向的新闻学或传播学博士2名以上,学科专任教师增加3-5人。
2.遴选增加硕士生导师2-3人,校外兼职硕导增加3人以上。
3.鼓励青年教师跟随有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和申报国家、教育部的基金项目,形成老中青“传帮带”、无断层的团队结构,完善梯队建设。
(二)人才培养
1.课堂理论教学环节。建立通识课程培育体系,打通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通道,提升员工人文、社科素养。
2.实验环节。改革现有的实验课程体系,积极开设和拓展与行业相关的新技能与新技术实验课程,增强员工的技术操作能力。
3.实践环节。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科已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紧密联系各级各类社会项目与活动,带领员工实操实练,锤炼动手能力,提高专业和职业水准。
(三)科学研究
力争发表论文30篇以上,其中CSSCI核心期刊文章数量15篇以上;出版专著或教材1部;立项各类项目总量6项以上,其中,国社科基金或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1项以上;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,地厅级奖励5项以上;力争获得研究资助经费10万以上。
(四)学术交流
1.每年派出3-5名专业教师参与全国高水准、高规格的学术会议。邀请国外专家来院讲学交流1-2次,国内专家4-5次。
2.承办全国性高水平的学术会议1-2次,从而全方位地构建起学科研究、交流的平台。
(五)平台基地
1.以“新闻与传播”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依托,申报并争取获批“新闻传播学”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2.在现有的校外基地资源上,建设文化传播公司、互联网公司等行业的高端实习实训基地2家以上,从而增强实习基地与现实需求联系的紧密程度,提高员工实践的质量与水平。
(六)服务经济社会发展
1.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,努力传播甘肃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。在完成《甘肃古城·南安寻踪》(第一部)和《甘肃古城·庆城》(第二部)的基础上,继续进行《甘肃古城》(第三部和第四部)系列纪录片的拍摄。
2.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契机,服务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主动服务于省内大型活动或赛事,如成立马拉松比赛新闻中心特岗志愿者团队,提供媒体团队的专业服务和保障后备工作等。
【分年度建设计划】
2019年
1.引进具有文化传播、影视艺术、新媒体技术等专业方向的新闻学或传播学博士1名,学科专任教师增加1-2人。
2.遴选增加硕士生导师1-2人,校外兼职硕导增加1人以上。
3.为申报并争取获批“新闻传播学”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做好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成果的准备。
4.发表论文15篇以上,CSSCI核心期刊文章数量7-8篇,立项各类项目总量3项以上,其中,国社科基金立项1项或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1项。
5.派出3-5名专业教师参与全国高规格的学术会议。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交流1-2次。
6.增加文化传播公司、互联网公司等行业的实习基地1家。
7.传播并挖掘甘肃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完成本学科系列纪录片《甘肃古城》(第三部)的拍摄。
2020年
1.申报并争取获批“新闻传播学”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2.引进具有文化传播、影视艺术、新媒体技术等专业方向的新闻学或传播学博士1名,学科专任教师增加1-2人,校外兼职专家1人。
3.硕士生导师增加1-2人,校外兼职硕导增加1人以上。
4.发表论文15篇以上,CSSCI核心期刊文章数量7-8篇。立项各类项目总量3项以上,其中,国社科基金立项1项或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1项。
5.派出3-5名专业教师参与全国高规格的学术会议。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交流1-2次。
6.增加文化传播公司、互联网公司等行业的实习基地1家,增强实习基地与现实需求联系的紧密程度,提高员工实践的质量与水平。
7.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继续进行本学科系列纪录片《甘肃古城》(第四部)的拍摄。